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赞刘谐

李贽 李贽〔明代〕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位道学先生,穿着高大的鞋子,衣袖很长,腰带很宽,头戴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人伦的衣裳,从儒家的故纸堆和陈词滥调中窃取一点破烂,自称是孔丘的真正信徒。正好碰到刘谐。刘谐是个聪明的读书人,见到了这位道学先生便讥笑他说:“你这是不了解我的仲尼哥哥呀。”这位先生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天爷如果不生个孔子,世界便永远处于黑暗之中。你是什么人,竟敢“仲尼”、仲尼”地叫,还称他为哥哥?”刘谐说:“怪不得远古的圣人整天都点着灯笼走路啊!”这位道学先生被驳斥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然而他哪里懂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透彻啊!

  李生听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便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李贽生活的嘉靖,万历年代,属于明王朝的后期,政治上已经腐败至极。反动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行将灭亡的政权,就变本加厉地推行宋朝程朱等人所倡导的唯心主义理学。而所谓理学乃是一种反动、虚伪、残酷的东西,是束缚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李贽写这篇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痛击“理学”这种孔孟之道的新变种,揭露理学家们那种虚伪可憎的丑恶面目。

参考资料:完善

1、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古代诗文选注 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

赏析

  《赞刘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杂文,文笔辛辣,矛头直指被宋、明两代理学家吹捧为“至圣先师"的孔子。

  宋代的的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人把孔孟之道加以改造和发展,提出了“理”(精神)的概念,说什么没有天地以前就有“理”存在。这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在当时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流毒极深。从宋到明,道学家们把孔子捧上了天,借以抬高他们自己的地位。宋代唐庚的《唐子西文录》中记载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朱熹又把它引用到他的《朱子语类》中去,并大事宣扬。

  此文所刻划的这位道学先生,是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从他身上,集中概括了尊孔派腐朽、虚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对儒家的祖师爷孔丘表示了极大的轻蔑,公开反对以孔丘为偶象,对孔丘的徒子徒孙进行辛辣的嘲讽,活画出那些道貌岸然、不学无术的道学家们的腐儒相。文中借刘谐幽默的话,蔑视孔丘,戏弄道学家,驳斥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谬论,并大力称赞刘谐这些话“简而当”“可以破疑网”“百世不能易",鲜明地表述了李贽的反儒精神。此文行文简约,笔调诙谐,但字里行间仍闪烁着作者与传统观念毫不妥协的战斗锋芒。

李贽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158篇诗文  9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阙台

戚继光 戚继光〔明代〕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徐明德墨兰

薛纲 薛纲〔明代〕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独坐轩记

桑悦 桑悦〔明代〕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

  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